Q1:地震频率谐振勘探技术与微动、瞬态面波技术有什么区别?
A1:相同之处,三种方法均是通过接收环境噪音数据或人工震动数据来识别地下地质体。区别在于,频率谐振技术的成果参数为波阻抗或者波阻抗比率,且可以单点单分量采集,多台仪器采集时无需对设备的时间同步性做要求,剖面成果的体积效应影响小,可识别深部地质构造。
Q2:地震频率谐振勘探技术的精度如何?会受哪些因素影响?
A2:目前,频率谐振技术在地质条件相对单一,目的层波阻抗差异较大的地区(如溶洞与围岩,泥岩与灰岩等),已经可达到2%的勘探精度(即100m的深度剖面可达到2m的识别精度)。影响该技术精度的因素主要包括检波器的一致性(一致性差会导致多台设备工作时,接收到相同频率却产生不同的频率特性,产生虚假信号)、采集过程中仪器与地面的耦合(如接地不实)、非随机干扰(如某固定干扰震源)。
Q3:如何构建速度分析过程中的初始速度模型?
A3:两种手段。一是根据已有的地质钻孔资料,预估出合理的速度模型;二是通过在测区开展少量的微动勘探工作,获得地层的频散曲线,辅助建立速度模型。实际工作中通常是两者相结合,以加强初始速度模型的准确性。
Q4:地震频率谐振勘探技术最终获得的成果参数是什么?如何用于地质解释?
A4:地震频率谐振勘探技术最终给出的是波阻抗或波阻抗比率剖面图。两种图件均可结合已知的地质资料进行解释。波阻抗比率剖面对水平层状介质边界的刻画一般优于波阻抗剖面,但后者对地质体整体结构的刻画要更易识别。
Q5:地震频率谐振勘探技术的观测系统有哪些?
A5:该技术目前常用的观测系统有以下几种:拖曳式采集、单点式采集、滚动排列采集、多线单点采集。主动源与被动源均可适用,根据目标勘探深度灵活选取。
Q6:地震频率谐振勘探技术是否会受电磁干扰?
A6:理论上频率谐振技术接收的是来自地下的地震波信号,并不会受到强电磁环境干扰,如高压线,信号塔等。但可能存在(截止目前还并未发现)强电磁环境对仪器硬件产生未知的微弱干扰,影响采集信号的稳定性。关于这一点,未来在仪器硬件不断升级改进的过程中会予以关注。
Q7:浅层地层的地质属性和结构会影响到深层吗?
A7:会对下层介质的频率特性产生影响,但不会影响深层成像。
Q8:地震频率谐振勘探技术使用的是三分量检波器吗?
A8:不管是单分量检波器还是三分量检波器,均可用于地震频率谐振勘探技术。区别在于,三分量检波器采集的信号由于来自不同的分量,叠加合成后在噪声压制上较单分量具有一定的优势。
Q9:地震频率谐振勘探技术能否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
A9:可以。但应避免大点距勘探时(如点距大于100m),相邻检波器所处高程发生陡变(如遇到断崖),此时应适当加密点距,以抵消后期数据在平滑处理过程中对于浅层信息可能产生的误差。
Q10:地震频率谐振勘探技术是否可以运用于水下环境?
A10:可以。公司目前已有适用于10米以内水深的下水器,同时公司也正在开发研制深水检波器,以满足未来1000米水深以内的海洋频率谐振勘探。